搞懂利息的陷阱

人在江湖飄,誰能不挨刀

  利息,泛指當借貸關係產生後,負債方為了借債而向債權人支付的一「補償性費用」。天下無白吃的午餐,如果毫無利益,為什麼會有人願意借錢給別人呢?世上所有的「獲得」都有其代價,對於借債方來說,利息是借錢的代價,相對的,對於提供貸款或購買債券的投資者來說,利息則是借錢給他人的「利益」。

  只要有借貸關係就會產生利息,所以信用卡有利息、購買債券有利息,與銀行信貸、車貸、房貸都有利息,但利息的算法有分成許多種,在借貸關係發生前,你都搞懂自己要支付或獲得的利息究竟怎麼算嗎?本篇文章帶你一覽利息的奧秘!

 

月利率、年利率傻傻分不清楚?

  利率,指的是利息佔本金的比率,特指「一定期限內」利息佔本金的比率,因為期限不同,利率也分為許多種,其中最常用的莫過於月利率與年利率。

  月利率,顧名思義是一個月後利息佔本金的比率,此種利率計算方式是每個月計算一次,通常是以千分比來表示(‰),舉例來說,月利率1‰,表示當負債方借1000元,一個月後,必須付給提供貸款的投資者1元的利息(1000 x1‰=1),再過一個月則必須付給對方1.001(1001 x1‰=1.001)的利息。

  年利率同理可知,計算方式為每年計算一次,通常以百分比表示(%),舉例來說,年利率1%,表示當負債方借1000元,一年後,必須付給提供貸款的投資者10元的利息(1000 x1%=10),再一年必須付給對方10.1元的利息(1010 x 1%=10.1)。

  聰明的你應該已經發現,端看比例,似乎1‰的月利率很低,而1%的年利率很高,但實際上一年後,用月利率支付的利息會比年利率要多,這就是大家常常會陷入的利息陷阱!搞懂這些,就能比較不同方案的利率,選擇對自己最佳的借貸方案!

 

固定、浮動利率又是何方神聖?

  懂得利率的計算方式後,我們還得明白利率的規則,分為固定利率及浮動利率。固定利率指的是借貸雙方約好在借貸期間內以某一固定的利率來計算利息,就像上段的算法,無論年利率1%或月利率1‰,都是固定利率;浮動利率則是借貸雙方並沒有約好以某一特定利率來計息,而是會依據中央銀行公布的利率而時時調整,只要央行利率有變動,則借貸雙方的計算利率便會跟著變動。

  可以想像,如果你想向銀行借錢,並預期未來中央銀行會降息,你會更願意簽定浮動利率的契約(預期未來利息會變少),相反的,如果你預期未來央行會升息,那你就會傾向選擇固定利率的方式簽訂借貸合約。

借貸需要專業知識

  無論是身為借方或貸方,我們都必須瞭解利息的專業知識,才不會被1%或1‰此種表面的數字所迷惑,踏入利率的陷阱。一般在電視上或網路上看到的廣告利率都僅供參考,實際取得的利率隨個人信用評分相異而不同。一般來說,方便借錢的工具利率較高,但當你花時間好好鑽研借貸的學問,貨比三家就能省大錢!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人一旦申請貸款被銀行拒絕三次後,就必須在三個月後才能再次申請,因此搞懂利率的眉眉角角對想要借錢的人尤為重要,才不會在丈二摸不著頭腦的情形下就被拒絕三次,短時間無法再借貸。

  理財和知識密不可分,如果你身為小資族就更應該理解合約上的細節!因為只有理解利息的專業知識,才能做好理財規劃,控制自身的風險,做出對自己而言最正確的選擇。(想知道小資族怎麼做好理財規劃?請參考 小資族收入有限,如何理財 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