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與房貸的共同與差異
無論你是何種身分,都需要一處能夠遮風避雨的地方居住,我們可以透過選擇租賃或買賣房屋來找到自己的安棲之處,本篇文章帶你一覽到底租賃和買賣的差異之處!
選擇租賃必須定期支付房租給房東,選擇買賣房屋可能就需要房貸在未來支付利息和貸款,兩者間最大的差異在於:透過租賃而得的住屋處,居住者只是使用者,但透過買賣而得的住屋處,居住者即是房屋所有權者,此種差異將使得居住者擁有全然不同的生活狀態和應負的責任。
如果,我付的是房租
如果我選擇租賃,與房東簽訂租賃契約,定期支付房租,因為我並沒有此房屋的所有權,因此「續租與否」、「能不能久居」都需經過房東的同意,現實生活中不乏房東忽然決定不再繼續給人續租,而導致居住者一時找不到居所而流落街頭的情形,租房的風險便在於此,對於單身者可能影響不大,但若家有老小要照顧時,租賃契約較無保障。
相對的,租屋亦有其優點,例如每月支付的金額在一開始會較房貸低,若想隨時換個地方住只要再找處租屋即可,不會被束縛於一處,只是也因為租賃僅有使用權無所有權的特點,假設每年支付租金,五年後,支付的租金並不會影響自身的資產價值,五年後,你依然面臨著要繼續租屋或轉而買房、付房貸的選擇。
如果,我付的是房貸
如果我選擇買房,與廠商簽訂買賣契約,向銀行貸款後,依據貸款合約每期定期支付房貸,此時房屋的所有權是屬於自己,因此原則上自己擁有長期定居的權力,不會某天醒來就被告知因為房東的考量所以必須在下月前搬出去,對使用者是一項重要的保障,除此之外,房貸還有以下的優點和風險。
- 優點
- 房貸利息支出會愈來愈少:若是使用租賃契約,租金隨著通貨膨脹和房東意願而進行漲跌,但房貸利息支付隨著貸款者定期還款、減少本金後,未來房貸利息支出會愈來愈少。
- 累積資產:租屋僅為消費行為,而利用房貸購屋是一種投資行為,隨著每月支付房貸,個人資產得以累積。
- 多一項融資工具:擁有房地產後,便擁有一項抵押品,未來若有需要可以利用房屋作為融資工具,而通常擁有抵押品的貸款利率都較低。(想要了解更多用房屋作為融資工具的方式?參考文章:繳租金還是房貸?)
- 風險
- 房價大跌:若未來房價大跌,會使房屋資產價值大幅降低。
- 付不出房貸:若房貸金額太高使貸款者無法負荷,會使貸款者收入中斷,有生活危機。
五年後,房屋、房貸的結局
設想你與伴侶各自擁有35,000的月薪,五年前,你們於台北某區租屋,每月房租八千元,五年後的今日,房租隨著通貨膨脹而上漲至一萬二千元,在這五年間,不知不覺付出600,000的租金,雖然無房貸壓力,卻有每月需要繳納的租金,再扣除基本開銷後,每月大約可存款兩萬元左右,你名下並無資產,但卻有存款的現金,可是仍在考慮是否買房、仍在憂心會不會隨時被房東要求離開。
再設想同樣情況下,你們於五年前與銀行貸款在台北某區買房,以購買1,000萬元房屋計算,貸款7成,採年利率1.7%,每月繳款34,426元,五年後,透過繳納房貸強迫儲蓄,你在不知不覺間繳納2,065,560元的貸款,擁有兩百多萬元的資產,兩人可能不像選擇租賃一樣能累積很多現金,但名下有房地產可作為金融融資工具,且透過房貸與銀行往來頻繁建立良好的信用。乍看下來,似乎長期來講買房較佳,但要注意的是,買房如同投資,資產的價值會變動,正如上段所說需要承擔房市低迷的風險,以這五年為例,房價修正約20%,原本1,000萬元的房屋可能只剩下800萬元的價值,產生兩百萬元的損失。
租賃和買賣的選擇並不容易,一方面要衡量自身的經濟狀況,一方面更要衡量自己的需求。如果是屬於因工作所需而經常搬家之人,或許能夠時常更換契約的租賃方案更佳,但如果是追尋安定,想要強迫自己儲蓄之人,或許買房子、付房貸的方案更適合!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端看個人的衡量點在哪裡!